西塞山前白鷺飛,
桃花流水鱖魚肥。
青箬笠,綠簑衣,
斜風細雨不須歸。
張志和(730?—810?),本名龜齡,字子同,浙江金華人。
唐肅宗時曾官至待詔翰林,後因事被貶, 絕意仕進, 隱居江湖間。
自號玄真子, 又號煙波釣徒。
上面這首《漁歌子》(也稱《漁父》)就是張志和退隱林泉後的寄情山水,以至
忘情山水的代表作。
維基百科張志和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%E5%BC%B5%E5%BF%97%E5%92%8C
【作者介紹】
這首念起來像詩的作品其實是一闕詞,詩人張志和用的是唐教坊曲《漁歌子》,也稱《漁父》,共有單、雙調,單調以此調最為出名。張志和寫過其他五首《漁父》,主題都是他的隱居生活,但因為這闕詞太過出色,其他四首反而不為人知了。後人如蘇東坡也以詩詞對和的方式,遙想唐朝張志和的這首絕唱。
張志和生卒年不詳,字子同,初名龜齡,唐朝婺州人,十六歲參加科舉考試,在秀才、明經、進士、明法、明書、明算等科中,以「明經」這科成績出色而上榜,並獻策給唐肅宗,深受賞識,成為眾多翰林待詔的一員,後授予官職--左金吾衛錄事參軍。後因為過錯,被貶官,但是張志和託辭回家,自此悠遊江南。
他留下來的詩詞不超過十首,但他卻是當朝有名的詩人,對音律繪畫都有造詣,顏真卿在湖州擔任刺史的時候,張志和跟陸羽都是常客,三人常飲酒做詩。《唐才子傳》說他擅於繪畫山水,在酒酣耳暢或是「擊鼓吹笛」之際,都可以作詩畫畫。
張志和雖然自號「煙波釣徒」,但並非意在釣魚,《續仙傳》說他「守真養氣」,可以「飲酒三斗不醉」,看起來也是走上修煉的詩人,張志和可以「臥雪不寒,入水不濡。天下山水,皆所遊覽」,意思就是張志和躺在雪地中,不會感到寒冷,跳入水中,卻不濕身,令人感到驚異。
一次,他跟顏真卿一同出遊,興致高昂,他將蓆子鋪到水上,眾人看著蓆子飄來飄去,張志和就在蓆上喝酒、聊天、吟詩。顏真卿與大家都覺得很驚訝,過了一會兒,天上飛來一隻白鶴靠近張志和,在他頭上盤旋很久,張志和最後跟大家揮手說再見,便跨上白鶴,隱入雲間。
張志和在隱居的那段日子,每天面對著山光水色,遊玩的成分比較小,體悟天地之道比較多,他為自己取了「玄真子」這個道名,並將自己的修煉心得寫下來,編輯成書,共有十二卷,約三萬字。到南宋的時候,僅剩下數卷《道藏‧太玄部》。
張志和作品
漁歌子
西塞山前白鷺飛,桃花流水鱖魚肥。青箬笠,綠蓑衣,斜風細雨不須歸。
釣台漁父褐為裘,兩兩三三舴艋舟。能縱棹,慣乘流,長江白浪不曾憂。
雲溪灣裏釣魚翁,舴艋為家西復東。江上雪,浦邊風,笑著荷衣不歎窮。
松江蟹舍主人歡,菰飯蓴羹亦共飧。楓葉落,荻花乾,醉宿漁舟不覺寒。
青草湖中月正圓,巴陵漁父棹歌連。釣車子,掘頭船,樂在風波不用仙。
太寥歌
化元靈哉,碧虛清哉,紅霞明哉。冥哉茫哉,惟化之工無疆哉。
空洞歌
無自而然,自然之元;無造而化,造化之端。
廓然愨然,其形團圞。反爾之視,絕爾之思,可以觀。
上巳日憶江南禊事
黃河西繞郡城流,上巳應無祓禊游。為憶淥江春水色,更隨宵夢向吳洲。
漁父
八月九月蘆花飛,南谿老人重釣歸。秋山入簾翠滴滴,野艇倚檻雲依依。
卻把漁竿尋小徑,閒梳鶴髮對斜暉。翻嫌四皓曾多事,出為儲皇定是非。
晚霞滿漁船 嚴友梅
輕風吹來飄飄我衣裳 臨流垂釣夕陽在天邊
彩霞絢爛四野炊煙起 牧歸的牛兒走過楊柳岸
我歌我唱樂陶然 釣得晚霞滿船
彩霞絢爛四野炊煙起 牧歸的牛兒走過楊柳岸
我歌我唱樂陶然 釣得晚霞滿船
歌曲欣賞劉文正-晚霞滿漁船 作詞:嚴友梅 作曲:徐晉淵
嚴友梅,1925年生於河南省信陽縣。
山東齊魯大學畢業,曾任「文星書店」兒童讀物編輯、「少年文摘」
雜誌主編,「大作出版社」發行人。並曾任教於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系。
是國內兒童文學的拓荒者,從事兒童文學研究及寫作多年,但也寫小說
、散文、詩歌、戲劇; 寫作無一定章法模式,奇巧,平拙皆嘗試,文字夾
文夾白,構思方向,則認為小詩字面淺淺,反而用力較多。